怕早产,查三项
俗话说“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”。谁不希望生个健康活泼的宝宝呢?然而早产却成为产科医生和许多“准妈妈”们挥之不去的梦魇:一方面,早产会大大提高新生儿的死亡率;另一方面,又成为诸多不良并发症如脑瘫等的“罪魁祸首”。而瑞士科学家发表在7月《儿科学》杂志上的――早产会增加人们日后长期受损的风险,更给无数家庭敲响了警钟。
“其实,早产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提前预测的。”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杨慧霞教授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。她介绍说,在我国,早产是指孕妇在28―37周间分娩,因此尽量延长孕周,减少早产儿的出生,是非常得力的措施之一。此外,对于精神过于紧张以及孕晚期有假宫缩出现的“准妈妈”们,则可以通过早产预测,减少出现意外的可能。
杨慧霞解释道,预测早产,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以下三种手段。
检测孕妇宫颈后方的阴道分泌物。一旦孕妇出现宫缩、宫颈变短等情况,就必须警惕是否有早产的可能。这时医生会用湿棉签取孕妇阴道中一些分泌物,观察有无颜色变化,再做判断。
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。孕妇一般在怀孕22周后可以测一下,如果发现没有,则至少说明孕妇在近2周内不会发生早产;如有,说明早产可能性很大,这些孕妇须卧床休息、禁房事,如有宫缩,必要时可给予宫缩抑制剂治疗。不过,在有阴道检查、阴道出血、性交及胎膜早破等情况时,也可能检测出这种蛋白,属于正常情况,就不必过于焦虑了。
B超检测宫颈长度:也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法。产科医生通常会在孕妇22―24周内,通过B超了解其宫颈长度,如果宫颈长度大于30毫米,经保胎治疗一般不会发生早产;但如果小于此值,尤其小于25毫米者,提示早产的可能性较大。
即使可能出现早产,大部分孕妇经过保胎治疗,也一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。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,首先最好能卧床休息,这样能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,改善胎盘功能。其次,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抑制宫缩的药物。最后,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,促进胎肺成熟,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脑室内出血、小肠坏死等,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。此时,千万不要觉得用激素就不好,要知道适当使用,利远大于弊。
十大因素诱发早产
事实上,也不是所有的“准妈妈”都会出现早产,那些具有以下10种高危因素的孕妇,才需要提高警惕。
有生殖道感染史。下生殖道感染是发生早产的重要因素,因此在孕前及孕期应积极治疗感染。此外,孕妇牙周病与早产关系也很大,因此孕期注意口腔卫生、及时治疗牙周病,就可以大大降低早产发生率。
子宫过度膨胀。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,怀双胞胎、多胞胎者增多,她们更易合并羊水过多,宫腔压力增高,以致早产。
曾有过早产或晚期流产史者,会增加其再次发生早产的几率。
子宫发育异常、子宫畸形,如单角子宫、双子宫、纵隔子宫等。
曾做过宫颈手术:如宫颈锥切或前次分娩为急产,致宫颈损伤者。
心理因素:孕妇过于紧张、焦虑、精神抑郁,就有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。
吸烟酗酒者:孕妇每天抽10支以上的烟或酗酒。
孕前体重过低或身材矮小者。
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,如年龄在17岁以下或35岁以上。
孕妇在孕期曾患过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。
孕期安全频道更多内容
更多
- 婴儿泪腺不通怎么办
- 孕期B超不是万能的 有的异常也是看不出来的
- 结婚几年没有怀孕 竟然是因为宫寒
- 新生儿吐奶中带血是怎么回事
- 孕期如何选择钙
- 如何训练宝宝自主吃饭
- 孩子分离焦虑 怎么办
- 胎儿的尿液粪便都排到哪里去了
- 你还能恢复到从前吗 产后第一周是关键 饮食篇
- 新生儿肠胀气
- 你还能恢复到从前吗 产后第一周是关键 起居护理篇
- 胎动有哪几种
- 宝宝从小到大 体重增长多少最合适
- 宝宝几天不拉粑粑 是攒肚还是便秘
- 孕妈的心情对胎儿有什么影响
- 宝宝厌奶的原因和预防措施
- 领导阴阳怪气我怎么办
- 垃圾百度怎么还不死啊
- 我儿子说 铁棒磨成针 是毒鸡汤 认为老奶奶应该把铁棒卖了去买针 该怎么教育
- 孕期感冒能不能吃药 怎么预防 终于说清楚了
- 胎位不正需要注意什么
- 胎儿越长越大 孕妈的内脏会有什么变化
- 你知道吗 宫缩分三种
- 孕期烧心是怎么回事